行业资讯

全面深度:解封后,上海房价是涨还是跌?

文|大棋

gzh:大棋在魔都

2021年年底,在中介门店招兵买马喜迎第二年的楼市小阳春的时候,谁也没想到,稳定了两年的新冠疫情在成交量刚刚抬头的3月,来了个措手不及的大暴击。

2022年的小阳春还是一个谜题,答案未能揭晓,接踵而来的便是另一个谜题,疫情后的上海,房价是会涨还是会跌?

群众们的看法多数悲观,情绪中有对上海这座经济第一城的管理失责而失望,对眼前的就业形势和经济状况而担忧,对上海能否战胜这波新冠暴击而存疑。

这样的上海,房价还会如过去一样坚挺吗?

我思考了很久,从四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,这样会更加的系统:

1.货币松紧

2.调控政策

3.楼市供需

4.楼市信心

01货币松紧

房地产讲逻辑,发展周期长期看人口,中期看土地,短期看金融和政策

所谓的短期看金融,其实看的就是货币的松紧。

从宏观经济来看,尽管全球货币紧缩,但人民币还是有底气不跟风。

美元加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,带动全球进入加息周期,外部环境紧缩必然的大趋势。而人民币得益于出口景气,持续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稳中微升。

大家或许发现了,人民币兑美元近期连续四日下跌。

但从历史走势来看,人民币还处于相对高位,近期大跌也是由于疫情影响了出口等经济活动。

等各大城市解封复工后,有助于恢复人民币的强势趋势。或者说我们仍有空间、底气保持“以我为主”货币政策。


人民币兑美元处于相对历史高位

日元、欧元、英镑走势较弱,人民币反倒是逆势维稳,这都要感谢2021年国内疫情控制得当。

当很多制造业国家还处于疫情迫害而停工时,只有我们能确保提供稳定的货物出口,其中包括防疫物资、汽车商品、集成电路等。

全球进入加息周期,避免不了的就是输入性通胀,而国内CPI仍有空间不加息。

3月国内CPI同比上涨1.5%,但仍处于较低安全水平,不需要加息收紧货币。

而美国由于前两年大水漫灌,物价直冲上天,3月CPI同比增长8.5%,并呈现持续性走高,创下40年来新高。

外部环境有一定空间,但仍须警惕,而内部,最大的问题是经济转型探底的压力。

国内经济受疫情及转型双重考验,帮扶实体、增加收入、提振内需,哪一样都需要货币宽松来支持。

而去杠杆、去房地产化,又要收紧货币,如何精准放水输血是管理者非常头疼的问题。

郑州房价走势呈持续下跌

全国这盘棋,是不是开始分化呢?

一方面,楼市下跌的城市已经开始降低限购门槛,下调房贷利率。

比如郑州、福州、青岛;3月全国首套贷款平均利率5.28%,二套平均利率5.57%,已回归至去年3月水平。

另一方面,一二线大城市调控政策没有松动。央行降准降息小心谨慎,连LPR也没有变化,毕竟放出去的水都是有代价的

整体来看,货币政策并不会跟随美元大势加息,我国仍有空间和资本坚持“以我为主”的货币政策,货币宽松是未来大趋势

楼市既是经济的压舱石,又是风险之源,管控好是天使,管不好就是恶魔

从十三五开始,国内楼市调控初见成效,长效机制还未健全之前,可不能功亏一篑。

宽松货币的原则是什么,第一,不搞大水漫灌,第二,精准滴灌实体经济,这是方向。

这完全是吸取2016年那一轮地产牛市的教训。

同样是美元在2015、2016年加息、缩表,人民币反其道而行之,大量资金进入楼市寻求保值,造就了楼市大涨。

这次会重蹈覆辙吗?这样的放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
02楼市调控政策会放松吗?

那房地产政策面呢,有没有放松的空间。

当下上海楼市的调控政策有:

1.限购政策

2.二手房三价合一

3.新房积分认购、限售

这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政策,无疑是二手房三价合一,变相抬高首付款,降低杠杆率,出台当月二手房成交量腰斩。

三价合一的奥义就在于不透明,你不知道哪些小区核验价上涨了,更不知道上涨了多少幅度。

这是大家猜测最多能够放松的政策。前阵子网传,深圳的指导价政策要取消了。短期不会取消,但非空穴来风。

二手房指导价的放松,作为第一张调控放松的牌,是非常合适且安全的。

新房积分比例呢,一直猜测会扩大范围,但这条对上海楼市影响不大,只是优质新房中签率更低,如果有茶水费,也是个别现象。

限购政策在五大新城已经有实质性的松绑,五年社保减少到三年,临港近期更是对于重点支持企业的人才社保缩短为3个至6个月。

五大新城敢松绑落户购房政策是有前提的,前提就是人地房挂钩。

十四五规划中,五大新城需要完成大量人口流入指标,人多了购房需求就多了,供应的土地和房源量跟上,房价就维持住了。


《十四五规划图解》

拿临港举例,在最新的《临港住房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中明确表示,为了配合临港自贸区片区大量人才导入,每年要供应将近2万套商品住房,五年间总共10万套商品住房,除此之外,还规划了大量保障性住房、租赁住房的供应。

而“十三五”期间,临港新城平均每年5000套的供应都达不到,可见2万套体量之大。

五大新城,或许产业还不行,生活配套还不足,但有的是土地,有的是规划。

有土地,有供应,就能有进一步的放松空间。

03上海的楼市供需

上海楼市的需求指的是什么呢?

要买房的人:落户刚需、棚改刚需、住房改善、豪宅避险。

2021年购房需求显著上升的,就是落户人群和棚改人群。

2021年全年一共公示7.3万人,其中居转户公示3.7万人,引进人才落户公示3.5万人。而2020年落户3.1万人(主调人),2021年落户人数环比上涨了135%。

而今年,2022年1-3月的落户人数环比去年1-3月是大幅上涨的,可以预计今年落户人数会略高于2021年的7.3万。

十四五期间,上海旧区改造的总体目标是,2021年至2022年三年,计划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110余万平方米、受益居民约5.6万户。

但实际上,拆迁户数远超原定计划目标。

虹口2021年,累计完成旧改征收4.3万户;2022年,还剩5000户旧改任务;

黄浦区,2021年累计完成2.6万户,年度征收创新高记录,2022年计划完成9000户旧改征收;

杨浦区,2021年累计完成1.5万户,同样创新高。

虹口、黄浦、杨浦是去年旧改的主力,其次是静安和徐汇。

前三区在2021年都开足马力,拆迁共计8.4万户,再加上静安、徐汇及其他区域,约有9万多户人家。

这样看来,拆迁户月均7500户,上海落户月均6083人,加起来每月共计1.3万人。

这点完全可以解释,为什么去年三价合一政策之后,上海楼市能够快速走出低谷,而不像深圳成交量躺平。

那2022年呢?还能持续这样的大数量刚需购买群体吗?

落户人群看来是可以的,但拆迁征地已经到了尾声

改善群体一直是上海的中坚力量,也是受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的群体。

好的房子置换较快,而差点的房子只能通过降价完成置换。这样的现象去年就很明显了。

豪宅市场,指的是2000万以上住宅,每年大概保持在1500-2000套。

今年2-3月豪宅市场蠢蠢欲动,疫情之后,经济形势严峻和货币宽松,很可能继续3月的豪宅热度。

豪宅市场成交量虽然不高,每年都差不多,但会带动房价上涨,对优质资产尤为明显。

04上海楼市的信心

这次疫情上海确实拉垮,从民生保障、方舱管理、医疗资源调配,各方面都是一团糟。

根据2018年的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,上海从事民生行业的人员共计约380万,公共管理、社会组织人员等共计约30万人。

这意味着,30多万基层干部要代替380万服务人员服务上海将近2500万群众。

超额工作量,怎么可能不崩溃,怎么可能不一团糟呢?

这是上海管理者应急反应的问题,犯了很多低级错误,延误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期。

危机处理不当确实反映出上海存在的管理问题,但低频事件不足以改变城市格局。

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会随着时间消化,也不能改变上海的经济地位、产业能级、发展潜力,反而每一次的危难,说不定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。

那些喊着要逃离上海、上海令人失望的人,是一时情绪还是做好了长久打算了?上海的实力是哪个城市可替代的?

当每年7.3万人落户上海,就会有人6-7万人离开上海,完全符合2035年上海2500万人口规划中的一部分。

老话说,信心比黄金更珍贵。疫情会打击大家对上海楼市的信心吗?

当然不会。

05最后

货币宽松和豪宅市场向好,多多少少带动上海楼市上涨,三价合一放松可以促进刚需和改善的成交量保持稳定,而非抬高价格。

2016年和2020年的上海楼市大行情,平均涨幅超过了30%。这两次大涨都有大放水作为铺垫,从大周期角度考虑,也没到涨的时候,会不会到还要另议。

上海的房价是涨是跌,不如问问,上海的房价是该涨还是该跌?这样一问就简单了,肯定是不该跌。

稳楼市就是稳经济,一线头部城市房价下跌,引发的是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看衰。

综上推论,上海会涨。而什么样的涨幅是合理的?每年在5-10%内,超过15%,就会加码调控了。

不论调控还是放松,上海都有很多张牌可以打,有些安全牌,有些危险牌,如有变动,再做分析。


更多及时分析,关注gzh:大棋在魔都


疫情之下,还有啥“小阳春”?

金科御桥博翠,倒挂三万,暴雷两次

北蔡,浦东中环内的一粒饭黏子

平台注册入口